G³周报(6)
Graphics, GIS, and Beyond
这是一份每周三发布的精选技术要闻摘要,涵盖图形学、GIS、编程。
地图迷航
- 本文收录了七篇文章,旨在庆祝人类对“地图”这一载体及其象征意义的迷恋。
- 强调地图不仅是地理工具,更与权力、视域、意识形态紧密交织。制作者通过地图塑造世界,而被制图者通过地图被世界塑造。
- 提出地图学(cartography)具有“可能性”的维度:它既反映现实,也能转译、挑战或重构现实。
- https://longreads.com/2025/09/16/reading-list-fascination-with-maps/
从像素推手到 AI 核心:GPU 的进化之路
- GPU 最初是为图形渲染设计,固定功能管线负责顶点变换、光照、贴图等,目的是提升帧率与渲染效率。
- 随着可编程着色器、CUDA/OpenCL 出现,GPU 开始承担通用并行计算任务;特别是 AlexNet 的成功让深度学习真正借助 GPU 加速。
- 当下 GPU 已扩展为训练与推理 AI 模型、边缘计算、自动驾驶、IoT 设备等关键部件,同时游戏渲染技术(如 DLSS)也回馈至 AI 系统。
- https://blog.siggraph.org/2025/10/what-started-as-a-pixel-pusher-became-the-heart-of-ai.html/
加入 GGX 多重散射能量补偿
- 为 GGX 微表面 BRDF 添加能量补偿机制,用于修正粗糙表面因缺乏多重散射导致的整体变暗问题。
- 采用 Blender Cycles 的反照率近似曲线:
0.806495 * exp(-1.98712 * r²) + 0.199531,并加入类似漫反射的补偿项(1 - albedo) * Favg / π来恢复能量损失。 - 该补偿同时应用于高光和清漆层,对性能影响极小(每条光线仅增加一次 exp() 运算和若干乘法)。
- https://github.com/gkjohnson/three-gpu-pathtracer/pull/697
航空航天先锋:续篇
- 探讨航空航天技术的早期发展历程,展示了哪些关键突破推动人类飞行迈出第一步。
- 分析互动系统与影视特效领域中,航空航天技术如何被率先采纳和演变。
- 强调未来飞行与空间探索的潜力,同时反思过去技术转变对视觉媒体与人类感知的影响。
-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Pya30ovu624
杨振宁:直觉型物理学家,其“破对称”理论被证明正确
- 杨振宁与 李政道 在1956年提出:在物理学中,左-右并非总是对称可交换,这一颠覆传统假设的观点后来通过实验获证。
- 他对对称性与破缺对称性的敏感直觉,使他不仅成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,也成为中美科学交流中的象征人物。
- 本文(悼念文)强调,杨振宁不仅贡献于理论物理学,更在科学文化、东西方学术互动中扮演桥梁角色。
- https://www-nature-com.tudelft.idm.oclc.org/articles/d41586-025-03508-4?utm_source=x&utm_medium=social&utm_campaign=nature&linkId=17421523
Enjoy Reading This Article?
Here are some more articles you might like to read next: